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
如何讓城市河道不再“黑臭”?生活污水是關鍵。然而,在成都青羊區,由于老城區面積大,大多排水管網已有20年歷史。管道破損,污水流入河道時有發生。
4月3日,記者從青羊區獲悉, 2019年底,青羊區將完成全區380公里的排水管網檢測及治理。今年將完成臺賬建立和三分之一任務量的排水管網檢測。
實際上,治水工作一直在做。據悉,經過治理,摸底河的水質達到四級,水生態的自然修復良好。
管道“老了”
大多排水管道已有20年歷史
摸底河發端于都江堰,流經郫都區、高新區、金牛區,在青羊區送仙橋匯入南河,是成都市中心城區6條主河道之一,汛期能助上游泄洪和沿途排澇,歷史上,可解決沿岸居民生產生活用水。
在青羊區,摸底河有13.1公里,16個排污口。這些排污口都是用于雨水排放。
然而,就是這樣一條曾經可供居民使用的生產生活用水的河流,2016年被國家住建部掛牌督辦整治的黑臭水體。
原因是什么?污染源到底來自哪里?
“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,河道沿線房屋及人居量大幅增加,產生了大量生活污水,污水管道超負荷工作,造成摸底河河道水質變差、變臭。” 青羊區城管局主管水務的副局長劉軍分析道,生產生活污水是形成“黑臭”的罪魁禍首。
記者了解到,老城區在青羊區所占面積大,老城區的排水管道“歲數”大了,大多是1998年之前鋪設,至少有20年以上的歷史。雖然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是兩個完全獨立的系統,雨水管道排入河道,污水管道排入污水處理廠,經過處理后,再排入河道。但由于年久失修,部分管道已經破損,導致污水管道中的污水滲透進入雨水管道中,直接流入河道。
雨污分流
今年110個老舊院落納入篩查
要讓河水清澈,老舊院落的雨污分流也是治理重點。
青羊區作為成都市主城區,老舊院落多,上世紀80、90年代,底樓臨街住戶破墻開店,造成的固有局面延續至今。這些老舊院落大多地段好,但小區配套不完善,實行雨污分流不徹底,小餐館業主認識不足,傾倒污水圖方便,有時直接將洗鍋洗碗水倒入門前的雨水管。
“對這類臨街小餐館的亂倒(污水)行為,監管起來確實有難度。”青羊區草堂街道負責人介紹,工作人員在巡街時,很難發現餐館經營戶倒污水,但商鋪前的雨蓖子(雨水管上的鐵格柵)上又有油污,所以只有從他們對水質量生態認識上進行改變。
“今年是我們開展老舊院落雨污分流的第4年,計劃全部實現青羊區老舊院落的雨污分流。” 青羊區城管局水務科相關負責人表示,前幾年一共改造了38個老舊院落,今年將110個老舊院落納入篩查,對有需要的院落進行雨污分流。
全區檢修
2019年底完成380公里排水管道檢測
3月30日晚8時許,盡管已是星期五,位于成都市青羊區西華門街19號院內1號樓的201室內,青羊區財政局、城管局、建交局和科經局等單位分管負責人的小組會才剛剛開始,他們討論的主要議題,是如何對大慶路片區的城市下水管網進行徹底改造,會議一直持續到深夜11點。
大慶路片區橫跨成都市二環路,區域內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紀80年代末,各種網管鋪設規劃、設計滯后,網管不能滿足目前該片區居住人口超過10萬人的生活污水排放。
根據成都市委、市政府錦江水生態治理工作要求,2018年5月底,通向流經成都市河流排污口的污水必須截流。也就是說,青羊區的這16個排污口是雨水“專用”,不能再用污水流入。
“我們正在對排水管道進行檢測。”青羊區城管局水務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針對市政公用排水管網部分,青羊區共有380公里,將在2019年底完成檢測。今年完成臺賬建立和三分之一管網的檢測。